1月29日,农历癸卯兔年正月初八,首个“常州企业家日”,常州市工商业联合会、常州市总商会联合发布致全市企业家的倡议书,向全市企业家致以节日祝福,鼓励企业家们继续奋发作为,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,为常州迈入“GDP万亿之城”贡献力量。
葛小林 张敏
以城市的名义致敬企业家
记者了解到,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在1月28日举行的新春“第一会”上表示,将以一座城市的名义,给企业家的最高礼遇,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当好服务保障的“坚实靠山”,营造政企携手的“绿水青山”,筑就产业兴旺的“金山银山”,号召企业家们新征程上善于借势、勇于创新、敢于变革、乐于担责,担起“家”的名号、“家”的使命、“家”的情怀,在开辟新领域新赛道、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中,接续奋斗、勇挑大梁。
据了解,从民族工商业发祥地,到乡镇企业发起地,再到国际化智造名城,企业家群体在常州城市发展史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截至2022年12月底,常州全市实有市场主体(含分支机构)80.44万户,同比增长9.1%。其中,实有各类企业26.22万户,同比增长6.6%。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9家、全球独角兽榜4家,新增百亿工业企业8家、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53家、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、中国工业大奖4个、上市公司7家,单项冠军、工业大奖总数继续领跑全国同类城市。新增五星企业13家,375家星级企业入库税收487.3亿元,占全市总税收的52%、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。百强企业最低纳税1.2亿元,比去年增加1655万元,时代新能源、合全药业等5家企业入库税收超10亿元,理想汽车、比亚迪等16家企业入库税收超5亿元,当升科技等64家企业税收成倍增长,精研科技等46家企业税收增幅超50%,重点企业发展定盘星、顶梁柱作用充分体现。
同时,在创造就业机会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,广大企业家积极发挥先富带后富、帮后富的作用,参与助学、助医、助困等慈善公益事业,打造光彩事业品牌,促进共同富裕。目前,全市百万以上光彩基金总数达421个,其中千万以上69个,协议资金总额达17.33亿元,累计投入使用11.29亿元。
不断提升优化营商环境
近年来,关于设立“常州企业家日”的呼声日渐高涨。2021年11月,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向市委提交了《关于设立“常州企业家日”的请示》;2022年初,在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上,市工商联界别提交了《关于设立企业家日的建议》集体提案;去年6月14日,市工信局提交了《关于设立“常州企业家日”的情况汇报》;去年6月17日,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《关于设立“常州企业家日”的议案》。
为全方位营造尊重、理解和关爱企业家的浓厚氛围,提振全市企业家的发展信心,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,提高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力,为“国际化智造名城、长三角中轴枢纽”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,在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,去年6月28日,经常州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,确定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为“常州企业家日”。
“设立‘常州企业家日’,可以增强企业家的荣誉感、使命感,为全市企业和企业家提供集中展示的平台,充分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热情,为常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积蓄重要力量。”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严德群表示,这个节日,也为政府与企业、企业与企业之间增进联系沟通、交流合作搭建了一条新纽带,有利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,促进常州营商环境不断提升。
记者了解到,近年来,常州以营商环境之“优”,促经济之“稳”、发展之“进”。常州连续6年实施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“百千万工程”,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地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全国推广。2022年,全市实施18项攻坚任务、180条重点改革措施,累计推出“一件事”办理场景123个,整合“跨省通办”事项116项,企业开办基本8小时内办结。为加大助企纾困力度,积极落实“国务院33条”“苏政40条”,出台“常政12条”“助力中小微企业10条”等政策,用足用好“退、减、缓、降、贷、投、补”等举措,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约190亿元,发放稳岗留工补助为企业减负近20亿元,为承租国有房屋的各类中小微市场主体减免租金约6亿元。